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6

而且这娃嘴甜,见了谁都能说上话,还特别有礼貌,这样的孩子谁见了不稀罕啊?

俩大的都去上学了,家里其实也能轻松点儿。

有周桂兰和苏安芳姐妹照看着俩小的,许世彦跟苏安瑛则是家里家外忙活。

快秋收了,许家还种了点儿地,山上还有棒槌,哪样不得忙啊?

“我今天去掛划地看了,那头参土刨的一般。

也只能这样了,包出去刨土,咋地也比不上咱自己家收拾。”晚间,许世彦跟苏安瑛闲聊。

南天门掛划地那头,开春分地的时候,两家七口人一共分了三十来丈参土。

许世彦得上班,哪有时间去刨土?许成厚岁数大了,苏安瑛一个女的,都没法去刨土。

所以许世彦就把那三十来丈参土包出去了,找人给干活,一丈两块钱。

毕竟不是所有人家都像许家这样,更多的是家里好几个劳力,可分的地和参土都不多,得想办法挣钱。

不过这活要是包出去给别人干,总归比不上在自己手里。

许世彦又是个特别仔细的人,看别人干的那个活,他是真看不上,觉得太糙。

“行啊,将就着吧,能咋办?实在不行,倒土的时候我上去看着,好好倒一遍呗。

你不能指望着谁都跟你一样,干活那么好啊。”苏安瑛就只能劝。

参场丰收

一参场每年起货一两万丈,年产水参近三十万斤。

今年起货那些,正好是去年用豆饼水追肥的,预计产量还会高一些。

这么大的产量,要是全挤在秋分前后起参做货,根本就不行。

所以刚进九月,一参场就开始分拨起参,加工厂也开始干活。

一参场加工厂,就在场部的北面,占地面积很大。

这边可比二大队那个加工厂强多了,里头有蒸参罐、烘干机、刷参机等大型机械设备,价值四十余万元。

其他配套设施也很齐全,场地更大。

每到秋季,一参场所有职工,连同家属,全都动员起来,起参做货。

即便这样,人工也不太够,还需要从外面找一些临时工。

甚至东岗初中、高中的学生,都会在这个时候,去加工厂干几天活,挣班费。

对于这个年月的学生来说,上学不仅仅是念书,还得参加劳动,学校专门有劳动课。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